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建新闻 > 正文

基建处工会组织“参观广富林文化遗址,品味中国传统木结构艺术”活动

来源:新闻动态 时间: 2023-03-09 浏览:

春暖花开心欢畅,莺歌燕舞踏青忙。又是一年春好处,烟雨江南遍芬芳。2023年3月8日下午,基建处工会组织“参观广富林文化遗址,品味中国传统木结构艺术”活动,基建工会主席沈燕明全程参与。

俗话说“十年上海看浦东,百年上海看浦西 ,千年上海看松江!”历史上的松江“衣被天下,虽苏杭不及也”,明朝时松郡为天下名郡,史称“东南一大都会”。日新月异的大松江每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基建处工会就带大家重新认识一下被誉为“上海之根”的大松江,走进见证了上海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时期跨度6000年的历史堪称“揽尽上海千年历史”的广富林文化遗址。

据讲解员介绍,广富林文化遗址,总占地1600亩。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慎之又慎,把每一栋建筑都当成一个文化项目来做,精心锤炼每一栋建筑、每一寸空间,一草一木必精心挑选,一砖一瓦皆悉心打磨。严格依据考古研究成果和真实史料进行谋篇布局,力求地貌肌理真实,展示内容可信。广富林的部分区域在不改变历史肌理的前提下,在保留原有风貌和元素的前提下,创新理念和手段,采用现代材料和工艺,新老混搭,和谐过渡,来展示它的古风新貌,从而达到让外国人看是中国的,中国人看是在生长的,老年人能够怀旧,年轻人觉得时尚。让老建筑享有尊严的同时,也给予新建筑一席包容之地。

整个项目坐落于人工湖之上。文化展览馆、文化演艺中心、文化交流中心三组建筑构成南北主轴。整体布局的纵轴贯穿三组建筑,形成连续的空间序列。这三组建筑的序列也象征着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三门庭院的形式。无论你身处哪个位置,都能感受到空间的独特魅力。外部造型由三组漂浮在水面上的大型倾斜屋顶组成。双面屋顶和穹顶的形式灵感来源于新石器时代人类祖先的草屋,立面的细节融入了中国唐宋以后形成的传统古建筑的特点。整个建筑群是这个文化遗址公园的中心景观。主要展馆及一些配套空间设计建在水下,有效减小了地面建筑的体量,加上分散的建筑群落布置使得整个建筑与周边水乡小尺度的建筑更好的协调融合。室内空间提炼和演绎了中国最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内部空间。展馆以“上海之根,海派之源”为主题,人们从圆形大厅走入展厅,逐渐步入水下,迂回曲折的步道两边展示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与发展,以一个个经典场景按照时间线脉络让所有人看到了上海从一个原始村落,到广富林古镇、华亭县,再到松江府,直至大上海滩的数千年的历史巨变过程。

近10年来,在国家文物局和市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主导下,上海博物馆、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宁波文物考古研究所、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的十支专业考古机构队伍对广富林遗址除核心保护区外的区域进行全面发掘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考古成就,从而为打造这一上海城市根脉文化地标,从考古发现到文化研究,从风貌元素到展示内容,提供了重要和关键依据。

考古遗址展示馆整个建筑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考古发现的陶罐,半埋在泥土中的样子,由三个罐体和五片陶片构成,其外表采用了新型材料和工艺,形象生动逼真。

在上海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内,有一栋保留非常完整的徽派建筑“明代高房”,经过精心设计,变身“朵云书院”,成为了上海新一处文化地标。2018年6月26日,这座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和松江区共同打造的新型多元文化空间——“朵云书院”正式对外开放。“高颜值”和“多功能”是朵云书院给人的第一印象。一走进书院,一根根木柱承载着似水流年的痕迹和沧桑。这栋保留非常完整的徽派建筑“明代高房”中轴对称,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面积约1600平方米,建筑体现传统汉文化,主体以木结构为主,结构严谨,讲究韵律美。为了保护和继承古建原有的建筑结构和风格,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特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对古宅进行设计。比如,将原有的两个传统天井景观庭院改为一干一湿的“旱井”和“水井”,使得书院内部与自然景观相链接并产生交流;古建筑内侧选择明亮的色块提升老屋的鲜活度,并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区,用不同色块及材质突出。二楼原有木屋盖不做吊顶,仅以灯光打亮轮廊及塑形;隔断及墙体选用传统石灰泥粉刷及宣纸材质,凸现文人气质。另外,为保护古建筑不受破坏,设计师团队对其单独做钢结构加固并作为设备悬挂支撑。

如今,广富林文化遗址已成为松江乃至上海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那几座“漂浮”在水上的建筑群,是留给世人的第一印象,令人惊艳。

版权所有 上海交通大学基建处 沪交ICP备 201079